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心理 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小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小学生们能够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文章正文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责任编辑:Ice 发表时间:2013年10月12日 15:10 浏览次数:822 内容转自:www.pep.com.cn
No.A14120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儿童自身成长的需要

个体的发展应该是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对于涉世不深、面临基础性发展任务的小学儿童而言尤其如此。小学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发展,构成了小学儿童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儿童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他们也会现实地遇到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如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长期应激,可能导致儿童行为退缩,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异常,需要外界的及时帮助和有效干预。此外,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也有危机期的出现,种种冲突和不平衡客观上需要调适。如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早期(47岁)主要面对主动性与退缩内疚的发展任务,学龄初期(712岁)主要面对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的发展任务。如何处理这些发展任务是儿童客观面临的抉择,也是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课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竞争空前激烈,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效面对种种压力和烦扰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心理素质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专门的辅导和帮助。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虽然他的着眼点是5岁以前,但是也可以看出儿童时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入学后的个体在成年以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与学校紧密相关,学校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发展发挥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系统性、专门性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儿童的自我调适能力,通过他助—互助—自助的方式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儿童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在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发挥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分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逐渐体现了出来。人们认识到,学生的德、智、体等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参与,个人潜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也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如儿童的消极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准确性、深刻性等都将带来干扰;儿童学习效果不突出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发展低下,而是由于动力不足;一些儿童难以体验到成功,是由于他们意志薄弱,很难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部分儿童遇到困难则一蹶不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能极大地推动儿童知识、技能、品德向更高水平发展。

返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