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著导读

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中外名著导读帮助学生全方位接近大师、深层次品读文学名著。

中外名著导读

  ›› 淘知中学 ›› 中学资源专题中心 ›› 知识乐园 ›› 中外名著导读 ›› 文章正文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11)

责任编辑:Spring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7日 09:07 浏览次数:2806
No.A47600

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契诃夫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作家,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1860年契诃夫生于南俄塔冈罗格市一个小商人家庭,184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他开始行医,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对俄国的黑暗现实有了深切的了解;后来长期居住在乡村从事写作,和高尔基建立了友谊。1904年去世。在大学读一年级的时候,契诃夫便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一生共写了470多个短、中篇小说(其中大多数是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

契诃夫的全部著作深刻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俄国各种人物的面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幽默讽刺短篇,一类是描写下层人民遭遇的短篇。作品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些小人物,通过小人物的思想、活动、状况反映社会问题。《套中人》写一个中学教员别里科夫谨小慎微,畏惧新生事物,喜欢向政府告密。他的口头禅是“可别出什么乱子才好”,他在晴天也穿着雨鞋,出门带着雨伞,习惯把一切日常用具都装在套子里面。在别里科夫的影响下,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多年,不敢看书,不敢写信,不敢大声说话,不敢交朋友,不敢周济穷人……这是一个胆小怕事、反对新生事物、维护旧制度的典型形象。在《苦恼》里,马车夫姚纳因失去儿子而痛苦万分,他想对周围的人诉说心中的悲哀,但没有人肯听,最后只好向衰弱的老马去诉说。作品生动地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贫穷、痛苦和孤立无援。《小公务员之死》写切尔维亚科夫为人拘谨可笑,他死于胆怯和奴性心理,而他的奴性心理正是大人物长期恐吓、奴役的结果。他的性格固然令人发笑,但更令人同情,人们透过他可笑的外表看到的是他悲惨的命运。除以上所举外,契诃夫的主要著作还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普里希别叶夫中士》和剧本《樱桃园》等。

《变色龙》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写于1884年。这篇小说以极精练的笔墨,生动传神地勾画出一个见风转舵、趋炎附势、欺压良民、阿谀权贵的奴才形象。

小说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金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手指的事件。他开始耀武扬威,声言要给狗的主人一点颜色看看。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他立刻急得浑身发热,并改变腔调,对赫留金大加训斥,当随同他的巡警说“将军家没有这样的狗”时,他又态度顿变,断然宣布:“这是条野狗”,“把它弄死”。但是,巡警有些拿不准,说他在将军院子里曾见过这样的一条狗,人群中也有加以肯定的。在此情况下,警官吓得直出冷汗,立即要巡警把狗送给将军。正巧,将军家的厨师迎面走来,一问,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以为这次不会有错,马上要处死这条野狗。可厨师又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警官立时脸上洋溢着微笑,赞扬“他老人家”的狗不坏。最后他恐吓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收抬你!”说完扬长而去。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平凡的故事,表现出有深刻意义的主题,针砭了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丑恶现象。在艺术表现上,小说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凭借精巧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做了真实的描绘和刻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对艺术形象的客观描述之中;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行文中那幽默讽刺的笔调,既叫人发笑,又令人深思。

返回〖中外名著导读〗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