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识字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识字论文 ›› 文章正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与识字教学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8日 09:55 浏览次数:2445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53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2—20岁是语言发展的最迅速的阶段。其中2—3岁是第一个最佳期,6—8岁是第二个最佳期。我们紧紧抓住了学生入学后的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加大识字量,进行科学的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班学生入学一年后,平均认字1300多个;入学两年后,平均认字2500—3000个。
  拿到新教材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思路和新教材非常合辙。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了情况图和一首儿歌,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每篇课文中的拼音和儿歌相比,学生更喜欢的是儿歌。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不再补充识字教材,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情况图中的生字,读儿歌,并通过读儿歌识字。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可认字200多个。

2.“认写分开”,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语文教育学认为:由于知觉整体性的作用,儿童对汉字一般是先知觉其整体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所以,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成人也有这样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读繁体字的小说,但要把这些繁体字写下来却不能。对于儿童来说,“橡皮”“欢迎”这些字,虽然笔画较多,结构复杂,但和笔画少的字比,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另外,刚入学的6、7岁儿童,小肌肉群还不发达,写起字来很困难。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读写不同步,读得多,写的少。读:读课本,读《自读课本》,读课外书。能读什么读什么,能读多少读多少。写:只要求学生写课后生字表里的字。而且老师严格要求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写得规范,写得熟练。并通过写话,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考试也只考生字表里的字。这样虽然识字量的要求有所加大,但并没有加重负担。
  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我们的做法和这些要求非常吻合。

3.阅读帮助识字,识字促进阅读。
  提早阅读:一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因为学生所学的是母语,母语的学习,与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同,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母语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掌握了近3000个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并不需要像学英语那样要从单词学起。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可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