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年级语文(下册) - 26 寓言二则

第1题

默读《郑人买履》,想一想那个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默读《鹬蚌相争》,想一想为什么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了。

(1)默读《郑人买履》,想一想那个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解析 默读前,先要读好问题,弄清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来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与答案有关的内容旁做出标注。默读后,整理一下阅读结果,结合在书上画出的内容,组织一下语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答案 郑人宁愿相信事先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所以没买到鞋。   

(2)默读《鹬蚌相争》,想一想为什么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了。

答案 鹬和蚌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所以一起被渔夫捉去了。

第2题

读读写写。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寓言 尺码 坐席 宁愿 不肯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解析 这九个词语中大部分都有本课的生字,我们首先要读正确,注意“宁”在这里读nìnɡ,不读nínɡ。书写时注意,“鹬”的左上部分是“矛”,不是“予”。

答案 匆匆忙忙:天阴沉沉的,路上的人们匆匆忙忙地往家赶。

毫不示弱:面对挑战,他毫不示弱。

第3题

讲一讲《鹬蚌相争》,演一演《郑人买履》。

解析 在讲《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前,先熟读课文,弄懂故事内容,然后按照故事的起因(一个河蚌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想吃它的肉)、经过(河蚌夹住了鹬的嘴巴,它们两个谁也不肯退让)、结果(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了)这三要素来讲述故事;在表演《郑人买履》这个故事时,先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在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不要拘泥于课本的内容,只要合情合理就行。如,可以想象一下那个郑国人量自己的脚时的样子,也可以想象一下他和别人说话时的神态、语气等。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