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语文闲谈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语文闲谈 ›› 文章正文

回到文本,回到语文的地面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06 浏览次数:4200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7690

“思想”多是他人性的,“精神”却是私人性的;“思想”多是公共的、系统的,“精神”多是个人的、灵性的;“思想”多是理念态、固化的,“精神”多是情意性的、活跃着的。“精神教育”--实质是一种着眼于个人主体的、个性的教育,它奠定的是人的终生的“精神根底”、“灵魂背景”;“思想教育”---则是一种着眼于集体的、共性的教育,它往往是一种倾向于政治、集团、时势的理念系统;“精神教育”,是植根于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紧密贴合民族语言本身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的”、“根性”的教育,“思想教育”则基本是一套与汉语言相脱离的生硬的“外加”,是一种“附着”。而我所说的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就是“精神教育”,决不是指“思想教育”!

还可以更具体地、明确地说,“语言(言语)教育(训练)”,“精神教育(训练)”,“人文精神教育”--三者根本就是一回事。这一点,不但“文以载‘道’派”根本没有弄清楚,语文教育界许多人也一直没有弄清楚!

语文教育的三种理念

百年来,由于对母语语文教育“本性”的认识肤浅、理解偏颇,从而导致对母语语文教育的“效能”的理解,产生偏颇。因而,就形成有三种不同的理念:

第一种理念,认为,语文教育只存在唯一效能,即上述B倾向的效能,语文教育唯一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认为,语言本质上只是一种工具(语言单种本质),语文教育的唯一本质就是“语言交际训练”(语文教育单种本质),就是“工具性”(其他属性都依附于“工具性”这个本质)。认为,语文教育不存在、也不应追求A效能。认为所谓A效能,就是把语文教育弄成“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学习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这样就势必冲击语文教育“语言交际训练”的本性。因而,主张“不要把过多的包袱放在语文教育的肩上”,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派可叫做“语言训练派”或“文以交际派”。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母语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形式”教育。

第二种理念,承认语文教育有双重效能,但又特别注重强调语文教育的B效能,即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格(崇高神圣的)。他们认为,语言本质上既是工具、载体,同时又是意识(语言双重本质论)。主张“不要把语文教育搞成单纯语言训练”,在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努力塑造学生“健康”“崇高”乃至“神圣”的灵魂与人格。语文教育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教育双重本质)。此派可叫做“‘人文’思想派”或“文以载‘道’派”。“道”加引号,是因为他们心目的“道”基本是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政治思想。

上一篇: 语文教学流程谈
下一篇: 语文教育的真义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