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三等奖

  ›› 投稿展示中心 ›› “全解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 第三届 ›› 三等奖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调查报告

作者:顾煜廷 指导教师:李丽丽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4日

调查人:第六学习小组

调查目的:2014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和人民的蹂躏。为了牢记历史,激发新世纪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小组决定对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一次调查。

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2.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3.听爷爷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③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纵火以及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的暴行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④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在这场血泪劫难中,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运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⑤

这些翔实的资料证明了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任对方怎样狡辩也抹杀不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所强调的:“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生,我们深知国富民强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决心要为自己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同时,铭记这段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专家点评:

①紧跟时代步伐,让本次调查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感。

②目的体现得十分明确。

③调查方法让人一目了然。

④使用数字资料,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大屠杀的史实。

⑤继续援引资料,体现了侵略者掠夺行径的可耻,可谓证据确凿。

⑥引用恰当,有助于凸显主旨。

⑦总结调查收获,升华主旨。

获奖理由:

理由一:作为调查报告,本文注意了格式,且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读后能够让人更加了解这段历史。

理由二:调查资料翔实,有侧重,有选择,有小作者自己的思考。

理由三:感受写得朴实真切,体现出了作为一名中国小学生的责任感。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