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家教启示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家教启示 ›› 文章正文

转移注意力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20日 14:09 浏览次数:532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7802

老袁,是我的大学同学,一位“狡猾”的父亲。一次全班组织去某博物馆参观,老袁携其女儿与大家同行。当时他的女儿小丽只有5岁,活泼可爱,是我们大家的“宠儿”。

到了博物馆后,大家循序参观各展馆。一开始小丽还能好奇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但是渐渐地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显露出来,她开始在展厅里高兴地跑来跑去。突然,她脚下一滑,头一下撞在展厅的柱子上,声响很大,小丽倒在了地上!几个同学急忙跑过去扶起小丽,她咧着嘴正要哭出声来,大家也觉得一场“失声痛哭”是在所难免的!这时,老袁异常迅速地拨开众人,拉起小丽就跑。这时不但孩子、就连大家也觉得有些诧异!

只见老袁拉着小丽跑到了大厅的门背后,低声吩咐:“你把人家的柱子给撞坏了。人家正找你呢!快藏好了,别让人家看见你!”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吩咐弄懵了,全神贯注地躲在门后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片刻后,老袁对小丽说:“你藏得真好,人家没看见你,已经走了!你出来吧。”这时,小丽的额头上已肿起了个包,可她却用手捂着头偷着乐呢!就这样老袁将一场“急风骤雨”,化解于无形之中!老袁又领着小丽来到那个柱子旁,对她说:“你看还好,柱子没有碰坏!下回你觉得该怎么办啊?”

“下回……”

“跑的时候,你要注意前面和地面,别再让自己摔倒了,好吗?”

“好!”

事后,老袁告诉我们:“她的头部和柱子的碰撞已经发生了,受力的过程早就完成了,她的神经系统也早就感受到了疼痛。你再哄、再去安慰,她该疼还是疼!还不如赶紧给她打个岔,她注意力一转移,就顾不上疼了!”

心理学指出: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在这里老袁就是利用“注意”这一心理状态的特点,不但成功地转移了小丽对疼痛的注意,还通过隐蔽自己, “瞒过别人”使小丽获得一种成就感,令其心情由“阴”转“晴”,老袁机智打岔而平息风波的做法,颇有亲子教育高手的风范。

我自己就是按照老袁的方式去做的:在(幼年的)女儿跌倒时,若无进一步的危险或是浸入在污水中,我们都是坚持让她自己站起来,而不去搀扶。父母的平静应对还会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息:跌倒本身并不是一件“大事”。这会有效的降低孩子对此的负面情绪反应;另外这样还对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极大的益处。

许多幼儿的父母、长辈们,在孩子被绊倒、被磕碰之时,总爱急于去哄孩子,还有“更负责”的父母——他们会“谴责”磕绊到孩子的地面、石头、桌椅……,还会做出拍打、踢踹那些物体的动作,为孩子“解气、报仇”。久而久之,孩子每每在磕绊之后,都要大人或是自己踢打物体解气、报仇才肯罢休。这样做确实也能够较快地化解孩子的消极感受,令孩子快乐起来。但是,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呢?

他们会觉得自己之所以被磕绊、跌倒,完全是因为外界的缘故,而非自己的不够小心、或是自己观察、判断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而且在遇到挫折后,他们要依赖于攻击、谴责、抱怨外界因素来平衡心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将这样的行为模式化,形成习惯:遇到难题、挫折,总是怨天尤人,赖外界条件、赖自己运气不好……而不认真地正视挫折、失败;当然也就无法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身的能力了。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我们的心肠还是要“硬”一点,多动动脑筋才好。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