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家教启示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家教启示 ›› 文章正文

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家教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20日 08:42 浏览次数:776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7715

素以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中,描绘了一部宏伟壮阔的历史画卷,闪烁其间的民族文化的熠熠之光,璀璨夺目,异彩缤纷。重视家教是我们民族的崇高美德和骄傲,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一大文化瑰宝,她凝结着我国人民的创造与睿智。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父母严格管教子女的佳话,其中有些至今仍不乏其生命力。
   关于古人家教的专著,当首推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之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儿婴孩”,即教育要从幼年抓起。他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是世间有的父母,“无教而有爱”,任孩子随心所欲,应批评时却奖励,该严肃时却嘻笑。等到“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打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降而增怒。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古之父母、长着重视家教的事例更是如同繁星一般,映光可鉴。
   昔孟母择邻而处的故事,讲的是孟子母亲找到了影响孟子学习的原因在于他家周围环境不好,于是三迁其家。它启发父母重视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尽量排除不利因素,以利孩子健康成长。
   蜀汉丞相诸葛亮,长期掌管军政大权,运筹帷幄,戎马倥偬,闲时很少。但他对两个儿子乔和瞻的管教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他们的缺点从不姑息。为了教育他们自力更生,奋发进取,不坐享父辈荫下的清福,他除随身衣食外,从不使自己“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他在《诫子龙》中写道:“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教育儿子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否则“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曹操也以教子有方流传后世。他的太子曹丕能文能武,对用兵作战很懂行,在文学上也很有成就,他撰写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文献。曹丕以魏代汉,在位7年,继承并推进了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
   曹操的三儿子曹植则以文学知名,留下二百多篇诗赋和文章,内容丰富,情感洋溢,风格清丽。曹植对军事也不外行,曹操征吴时,他曾主持警卫部队。
   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彰是一员虎将。公元218年,曹彰带兵出征代郡乌丸。原来曹操命令到代为止,曹彰认为“率师而进,唯利所在”,仍然下令继续追击,打了个大胜仗。鲜卑族首领柯比能看到曹彰如此英勇善战,表示拥护曹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的安定。
   曹操还有一个心爱的小儿子曹冲,五六岁时智力就很惊人。当时孙权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多重,群臣都想不出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在船帮水淹之处刻上记号,然后换装石块,水到所刻的记号时,再称石块的重量,就知道象多重了。
   曹操的几个儿子这样有出息,是和曹操有一套教子的办法分不开的。曹操不像一般统治者那样,对儿子“捧着怕飞了,含着怕化了”,放在宫庭中娇养起来,而是尽量让他们到艰苦危险的地方去。他的几个大一点的孩子,从小跟着他南征北战。至于曹彰,更是长年驰骋在疆场上,带头冲锋陷阵。正是这种锻炼,才使他们成为有胆有识的人才。
  曹操对儿子要求很严,不让他们坐享父辈带来的荣华安乐,而要他们自立功勋。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让曹植留守魏都邺城,临行告诫他说:我从前任顿丘令时才二十三岁,想起那时的所作所为,至今也不后悔。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还不努力吗?他曾郑重地告诉儿子们:你们小的时候我都爱,但大了要能办事我才用。曹彰出征,曹操告诫说:在家是父子,受命就是君臣了,有事得按王法办理,你可要警惕啊!原来他非常宠爱曹植,想立为太子,后来曹植接连违犯军令,他就改变主意了。
   曹操要求儿子们刻苦读书,注意学武,努力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他教曹丕5岁学射箭,6岁学骑马,小时候读诗经论语,大了五经四书史汉诸子百家之言没有未看过的。曹植十岁余,就“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曹操还教他行军用兵的方法。曹彰喜欢射猎打仗,曹操对他说:你仅仅喜欢骑马击剑,只能顶个战士用。督促他认真读书。
  曹操一生尚俭朴,也要求儿女这样做,他禁止家中用香熏衣被,严禁止家里人穿绣花衣。他的家教对儿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曹操还非常注意给他的儿子选择良师,兵要求他们尊敬师傅。他先选“德行堂堂”的邢志昂为曹植的家丞,以后又选为曹丕的少傅、太傅。曹操还选被称为“国之重宝”,“士之精藻”的邴原为曹丕的长史,并说:我的儿子不成才,怕他难于上正路,想屈你去匡正劝勉他。曹操有次出征时,让曹丕留守,派张范、邴原辅佐,严令曹丕有事必须尊重张邴二人意见,并对张邴二人“行子孙礼”。曹操这样要求儿子尊师重道,老师们当然愿意尽心传授、忠心辅佐了。
   宋代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是中国人民世代传扬的清官。他不仅自己执法如山,而且严格要求子孙后代为官者也这样做。在他写的一篇家训中说:我子孙后代有犯贪污财务罪的,不让他回老家;死了之后,不许葬在祖坟之中。不能继承我的志向的,就不算我的子孙。然后签上字,让他的儿子把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堂屋的东壁,来告诫后人。包拯家训确实值得今天的父母借鉴。
   慈母壮子行的故事已为很多人所知,写的是徐霞客的母亲教子远游。徐霞客是明末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青少年时代,他饱览了大量史籍和图经地志,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立志献出毕生的精力考察祖国的地理面貌。他母亲对他成就事业起着重大的影响。
  徐母知书达理,她喜欢田间劳动,又是绣纺能手,十分注重子孙的教育。同时,她又是个最不迷信的人,极其厌恶讲鬼说神。对儿子的兴趣和远行,她不但不加阻止,反而亲切地加以鼓励和支持。徐霞客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谢世,三年以后,他就想外出游历,以实现自己幼年以来的宏愿。但又挂念母亲在堂,心中很是踌躇不决。母亲知道了,就勉励他说:“身为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至于说‘游必有方’的古训,也不过是说要计算好路途的远近,时间的长短,能够如期往返,也就是了,怎么能够为了母亲的缘故羁留家园,好像是圈在篱笆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一个样子呢?”于是母亲便为他整装治行,而且亲手做了一顶“远游冠”给他戴上,以壮行色。霞客带着慈母的热切鼓舞,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征途出游家乡附近的太湖。
   公元1624年徐霞客年届四十,而母亲则已年近八十高龄了,白发如银,风烛残年。按封建的伦理而论,母在堂不远游。霞客对外出游踌躇再三,很难举足。老母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她对儿子说:“我虽然年已老迈,但是饭量很好,身体也很结实,用不着惦念我。不信,你看我还可以出外游历一番呢。”接着就叫霞客陪着她出去游了一趟荆溪、沟曲,并且脚步总是走在儿子的前面,以表示自己的身体还硬朗得很。这在封建社会的妇女,也称得上是一件壮举了。老母这个用心良苦的行动,使霞客疑虑顿消,立即整装远行。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与世长辞。他自然十分悲痛。徐霞客在交通很不发达的条件下,迈进双脚,不避艰险,跋山涉水,穿越林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调查研究。他的足迹遍于今华北、华东、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的16个省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著名的地理著作的写作。他能成就此番大业,和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人物一样,家庭的教育影响起了重要的作用。
   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但怎样才是真正 爱呢?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婉言拒绝了儿子为了科场取胜而请他疏通关节的要求,并写信鼓励儿子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信的最后说:我这样做不是对你的前途无动于衷,而是“爱汝以德”;不是对你的要求不屑一顾,而是帮助你,使你取得更大的进步,促你鹏程万里。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外出为官时,委托其弟郑墨管教儿子。他嘱咐弟弟:我五十二岁时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但你不能因此就姑息他的错误,也不要因为不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郑板桥主张爱子要“爱子以道”,并且说:“读书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确做个好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
   我国古代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著和光辉范例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这是我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掘整理这一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重视家教的民族传统,对我国今天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古代家教无论在对子女的成长的要求以及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刻打着封建思想的烙印。在封建社会,对子女施教的核心思想和道德是“忠孝”二字。因此,在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在以忠君孝亲为核心的家庭内容熏陶下,尽管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名传后代的清官循吏,科学才子、名人巨匠,但其创建业绩的出发点和归宿,却无一不是在力求巩固封建的政治统治和维护封建的文化传统。也许这正是我国封建统治、封建文化长期稳定不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尤其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绝不应该也不可能对它毫无鉴别地兼收并蓄,而必须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推陈出新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而代之以先进的、革命的和充满崭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家教。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