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林樾

意欲鸣蝉

忽然闭口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溧水。江宁等地的地方官。后退居江宁,在小仓山筑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他是清中叶著名诗人,写诗主张灵性,自成一格。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振】震荡的意思,这里指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众多树木合成的树阴,这里应该是指树林。

【意欲】心里面想。

【鸣蝉】鸣叫的知了。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突然想到要捕捉正在树上鸣唱的知了,

便立刻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这是一首描写童趣,展现小孩子可爱形象的诗。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多么悠闲自在。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多么富有戏剧性,紧紧抓住牧童在一瞬间的神态变化,看到树上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想去捉,怕歌声把它惊跑了就立刻闭紧了嘴。

全诗用了仅仅二十个字,就突出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显示了诗人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唐】吕岩《牧童》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3)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宋】黄庭坚《牧童》

(4)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唐】栖蟾《牧童》

(5)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唐】李涉《牧童词》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金蝉脱壳”的典故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