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

于谦

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其诗作大多是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的作品,不事雕琢,通俗易懂。作品有《于忠肃集》。他历任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抚,所到之处为民兴利除弊。明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内侵,明英宗被俘。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兵部尚书,他沉着应变,领导京城军民击退了敌人。后来,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而遭杀害。

【吟】歌咏。

【锤】锤打,敲打。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石灰石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它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纵然粉身碎骨变成石灰也不惧怕,

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吟咏石灰而言明心志。

诗中先写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要经“千锤万凿”;再写石灰要受“烈火焚烧”,表达自己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面对如何严酷的考验,都会“若等闲”——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后两句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题画菊》

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曾经官至兵部尚书,但他廉洁正直,为民着想。明英宗的时候,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京中官员都束手无策,于谦提出江山百姓比皇帝更重要的意见,反对像南宋朝廷那样把首都迁到南方,苟且偷安。他亲自指挥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的野蛮统治,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但是英宗被释放回来后,重新夺回政权,并且以“谋逆罪”冤杀了这位民族英雄。1459年5月,于谦的义子于康才把他的遗骸安葬在家乡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