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家教启示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家教启示 ›› 文章正文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30日 11:11 浏览次数:1435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3218

雷某,喜欢打乒乓球,比较有个性,有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脾气不太好,很冲,而且习惯很不好,迟到,经常不写作业(但成绩还可以班里10名左右),不打扫卫生,还喜欢跟女同学闹,初三时没有人愿意跟他同桌,初三的任课老师对他评价都不高,作为班主任他是我心头的一块心病,算是我工作中的问题学生。所以对他关注一直以来相对较多,但在他看来我这似乎是跟他过不去,不管我怎样做他的思想工作,怎样讨好他,他看起来好像从来不领我的情。坦白的说我们的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他对我的抵抗情绪比较严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

首先,雷某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规律。从生理上讲,由于初中生生长迅速、身高体重接近成人、精力充沛,容易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希望与成年人平等相处,希望心理上的断乳。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运转要求初中生更多的跟从成人、更多的接受成人的指导,这样初中生在生理上的需求愈益被社会所忽视或漠视,所以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容易滋生蔓延开来。

其次,从雷某逆反心理的产生诱因分析主要有三种:1.标新立异。为了追求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们往往表现出某种偏执,有意标新立异,以引起别人注意。王某一方面存在如上所述的心理方面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因为进入初三后任课老师更换,不能短期内得到老师的赏识,甚至逐渐产生偏见,所以标新立异心理越来越突出,直至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2.态度上的对立。很多学生的逆反不是针对于某件事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安排这件事的态度和方式方法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主要以“管、卡、压”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从初三对待处理雷某打乒乓球的事情上,自己的态度就没有考虑雷某作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而是盲目的“管、压”为主,如果能够提供充足的时间满足他的爱好,或许雷某不会发展到这样,由此可见,老师的责任何其之大。3.挫折感。王某的挫折感主要来自于初二到初三的过渡,初二的班主任老师很宠爱他,初三更换的新任课老师和我都不太欣赏他,甚至对他有偏见,导致来自老师的这种关注落差太大。所以王某本能的做出反应,一方面为了获取老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为了掩饰心理上的不自信,便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和老师对话。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1.引导学生认识逆反心理的客观性。让学生认识到初中时期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是一种生命现象和声明规律,但是不要放纵自己,更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要想方设法的超越这一生命局限。2.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此年龄段的学生迫切渴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当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承认错误,老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公正、正确,并设法让自己静下来,坦诚的向学生承认错误,同时指出学生的问题,才能保证师生的正常沟通。3.不要使用高压手段处理逆反心理和行为。学生的逆反行为发生正是出于对师长的不满和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反抗行为减少,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愤怒,使以后更容易再度产生逆反行为。4.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初中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时,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因为学生在自尊心受损时,往往会采取反抗行为进行报复。5.宽容学生,对逆反行为退避处理。当学生表现出逆反行为时,初中班主任要“接受”他的逆反,不发脾气,也不处理,这样让学生的逆反没有了对象,逆反行为自然会终止,过后再处理这件事情。

以上几点,在对待学生逆反行为方面,自己还是基本注意到了,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是有时候时机不合适,有时候缺乏机智,有时候方法不得当,有时候处理的分寸把握不好,有时候处理的不到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