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成功家教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成功家教 ›› 文章正文

妈妈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6日 16:13 浏览次数:1162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3041

做人教育是家教核心,让孩子学会做人会得益终身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如何做人,往往注重的是做“有用”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忽视了对孩子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其实,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怎样教孩子做人?首先要有好的家风。要靠家长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示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还要善于配合学校对孩子因材施教。做人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最复杂最艰难的教育,诸多范例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是父母以身作则。

妈妈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记农家小院走出的数学状元安金鹏


  成功类型: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
  家庭背景:贫困农村家庭。父亲不识字,母亲上过4年小学。
  家教特点:战胜贫困和磨难·传统美德的言传身教

一位意气风发的中国少年走上国际领奖台,捧回了令世人瞩目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桂冠。当他在掌声和鲜花的簇拥下会到故里时,那个平素冷清的农家小院一下子风光起来。他显得很平静,知道这荣誉应该属于另外一个人——他的母亲。当他把那块眩目的金牌挂在母亲脖子上时,向来坚强的母亲流泪了。这泪水照出一颗博大的爱心,这爱心凝成一个赞美诗般的故事。儿子叫安金鹏,母亲叫李艳霞。

清贫如洗的状元之家

听说天津市武清县大友垡村出了个“数学状元”,笔者慕名前去拜访。
  这是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金鹏的父亲不识字,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李燕霞只上过4年小学。
  屋子里同小院一样显得十分拥挤,厨房和居室挤在一起,一条盘腿大炕占据了大半个房间,被烟火熏黑的墙上挂着几张不合时宜的年画,炕的对面一溜排放着4只大木箱。女主人说,这是他们当年结婚时的家具,也是这个家庭惟一能支撑门面的家具。和这个家氛围极不协调的是那台崭新的25英寸大彩电,那是天津市教委发给儿子的奖品。
  “能找一张你儿子金鹏的照片看看吗?”笔者提出一个应该是不太难办的要求。“唉,这就困难了,这孩子很少照相,一是家里穷,二是咱乡下也没有照相馆,后来办学生证、团员证照过两回,现在也只剩下两张底片。不过,他小时候的照片还有一张,是6岁那年全家一起照的。”李燕霞边说边从墙上取下那块落满灰尘的镜框。真让人难以相信,一个当代著名大学的大学生,竟然没留下几张“青春照”。
  这就是一个“数学状元”的家。

让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有48岁的李燕霞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苍老,艰难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1962年,这个让过来人心悸的灾荒年给李燕霞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时她12岁,刚上四年级。母亲因饥饿得了浮肿病,父亲因劳累而患了肺气肿。就在那年,哥哥、姐姐同时考上大学,父母愁断肠,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如何供得起?家里只能供一个大学生,父母不得不决定让哥哥上大学,给姐姐找个婆家。
  哥哥上学走了,姐姐出嫁走了,父母亲卧病在床,家里的田谁来种?父母亲谁来照顾?责无旁贷,李燕霞退学了,她用那柔弱的肩膀挑起了这副沉重的家庭负担。一年365天,要一天不落地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年终分配时,最多也只能分到100多块钱。哥哥上学交学费怎么办,父母看病要花钱,这杯水车薪,如何能解燃眉之急?为了给哥哥交学费,李燕霞曾瞒着父母到香河医院去卖血,为了父母、哥哥、为了这个家,李燕霞付出得太多了。她知道这个家离不开她,每逢提亲的找上门来,她总是抱歉地对人说一辈子不稼。久而久之,她真的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老姑娘。她最终也没“稼出去”,到后来按照乡归民约招了个“上门女婿”。
  儿子出世了,她为儿子取名金鹏,金是富有的象征,鹏是腾飞的象征,她希望儿子像大鹏鸟,一飞冲天,扶摇直上九万里。
  一个经受过磨难的母亲,儿子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和希望。金鹏还不到1岁,她就教儿子识字。她惊奇地发现,儿子虽然不会说话,可却有极强的辨认能力。儿子两周岁,她正式教儿子识字。她知道儿子很聪明,可她能教给儿子什么哪?儿子到了会爬的年龄,她下地干活时却不得不把儿子关在鸡笼里;儿子到了学步的年龄,她把儿子背到田间地头,教儿子数田陇。儿子从小到大,从来没买过一本小人书,所有的玩具都是泥做的:泥手枪、泥坦克、泥军舰……
  儿子上学了,她告诉儿子要好好学习,上中学,上大学,有学问将来才能有出息。儿子很听话,带着妈妈的嘱托走进学校。
  “金鹏,我们大友垡小学建校90年了,只出过一个大学生,那就是你舅舅。听说你很聪明,将来也给学校争个光,成为咱们学校第二个大学生。”这是校长对他的鼓励。
  “妈,这学我越上越觉得没意思。”开学不到一星期,儿子竟然冒出来这样一句话。这话使她震惊,更使她赏心。
  “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妈,老师教的我都会,干嘛还要花钱去上学?”
  儿子的话使她醒悟,她突然意识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己似乎犯了一个错误,不该在学龄前给他灌输那么多支离破碎的知识,使她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确实是一个教训!早期教育的重点应是发展智力,学习做人、学会生活,而不是识字、数数。)
  “儿子,妈只上过4年小学,教给你的那点知识不系统,也不正规,上小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一定要听妈的话。”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的老师。李艳霞虽然看书不多,可她看过“孟母三迁”、“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她知道母亲的责任,她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大友垡村小学就在家门口,周围十里八乡的孩子全到这里来上学,每逢刮风下雨总是有些路远的孩子回不了家。“金鹏,今后有同学回不了家,就把他们带到我们家来好吗?”金鹏按照妈妈的话去做,常带同学到家里来吃饭。李艳霞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互助友爱的精神。(通过平常生活实践,引导孩子“学会做人”,比抽象所教,当然效果好!)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