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词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词汇 ›› 文章正文

词汇综合知识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0日 11:40 浏览次数:2640
No.A52857

(2)要弄清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义。许多成语是以古代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如:“以儆效尤”,要弄清它的意义,首先弄清“儆”的意义为“警戒”,“尤”的意义为“过错”,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清楚了。

(3)有些成语的构成运用了古汉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这些现象有:

A.名词作状语如“土崩瓦解”、“道听途说”

B.使动用法如“独善其身”、“自圆其说”

C.意动用法如“厚此薄彼”、“是古非今”

D.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唯利是图”

E.名词作动词如“衣锦还乡”、“一面之交”

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同属于熟语的范畴,都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炼的形式,但它们各自又有所不同。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自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格言凝炼、深刻,多以上面总结经验,作为众思想行为的规范,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炼、含义深刻的现成语,如“玉不琢,不成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歇后语是在群众中流行的一种俏皮话。它的结构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平时说话,引用歇语,可以只说出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省去,让人家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为比喻型,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如“裁缝做嫁衣--替别人欢喜”、“踩着梯子吃星星--隔天远”另一类是双关型,如“纸糊的琵琶--弹不得”、“小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议论中使用格言和谚语,会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说服力,歇后语虽不适用于庄重的场合,但在记叙、描写中运用它,可以收到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效果。

1.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的,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是修饰性或限制性的。名词短语的结构有:

a.定语+中心词(名、代、动、形、作定语,指示代词、数词、量词组合作定语)

b.的字短语

c.名词+方位词

其用途:加上语调,可构成名词非主谓句;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

2.动词短语:以动词为主体的短语。其结构有:

a.动词+宾语

b.动词+补语

c.状语+动词

d.能愿动词+动词

e.状语+动词+宾语+补语

其用途:加上语调,可构成名词非主谓句;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宾语、定语。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