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改动态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改动态 ›› 文章正文

应提倡“开放式教案”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6:01 浏览次数:1168
No.A52509

最近,《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两篇关于教师是否应该写教案的讨论文章(详见9月14日《尝试“0教案”备课》和9月28日《备课改革不等于不写教案》),立即在学校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也引发了笔者对传统“教案模式”的反思。

传统“教案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个话题已经触及到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0教案”(不写教案)的出现,就是新形势下对传统教案模式进行反思的一种产物。传统“教案模式”固然有着可借鉴的价值,但其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求和统一的检查标准与新课程下教学的个性化和动态生成性要求构成了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传统模式下,教师写教案更多关注的是怎样符合规范化要求和应对各级领导的检查,很少关注其实用价值。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的导向容易导致相互抄袭教案、改头换面重新使用旧教案等现象的出现,书写教案和课堂教学成了“两张皮”,写教案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沉重负担,改革传统的教案模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书写教案的积极性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

改革传统教案不等于取消教案。“0教案”的主张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笔者对于文中提到的实行“0教案”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观点不能苟同,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客观差异,不写教案不仅达不到整体提高教师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恐怕还会违背领导者减轻教师备课负担的初衷,成为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的“合理借口”,无法实现对教师教学设计环节的有效监督,甚至还会导致浮躁、攀比之风泛滥,渐渐淡化写教案的意识和责任,降低教学效果。不写教案的教学是随意和盲目的,“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认为既然备课了就没有必要再写教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写教案与备课不能混同,写教案是在备课基础上对备课活动和成果的重新审视、反思和提升的过程,是总体上对教学程序、方法、策略等进行整理和再提高的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案不仅为施教活动提供正式的依据和纲领,而且使以后的备课活动有所借鉴。教案不仅是给别人看的,更是给自己看的。这里的关键是怎样写教案、写什么样教案的问题。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定位,写教案就成为备课的“升华”。

要求教师写教案,但笔者并不赞同那种写详案的做法(《备课改革不等于不写教案》一文极力倡导教师要写详案)。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睛里有学生”,就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我们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

笔者主张在详尽备课基础上书写“开放式”的教案。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上一篇: 数学新课程的课堂特征
下一篇: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