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课改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课改论文 ›› 文章正文

课改从这里起步,掌声在这里响起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30日 08:53 浏览次数:2562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296

一节课上下来,自己觉得很顺利的完成了课文的学习。但在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的时候,小彭乾拉过我细声细气的对我说:“老师,我有一个小问题。鲁班为什么不用细木棍做橹板,非要用粗木棍?”我一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没必要浪费时间去纠缠,只象征性的随口在全班同学面前提了一下,没想到“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个小小的问题却被孩子们讨论出了令我为之汗颜的精彩的课堂生成。有的孩子说因为细木棍不结实,不但起不到省力的作用,还帮不了老艄公。有的孩子说,木棍太细就没法把它上半截削成圆形,下半截削成扁形,就不像鸭子的脚了,老艄公摇几下就断了……

我真没想到一个在自己眼里看似微小的问题,却被孩子们讨论、解释的如此精彩。小问题引发的大课堂让我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眼高“口”多,让我重新认识什么是“俯下身子看学生。”

实施新课程后,我们发现,教师不仅注意传统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还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进行学科的整合。既重视学科自身的整合,又重视学科间的整合。事实上,现在的语文课本,就像生活的万花筒,历史会跟你对话,自然会向你招手,景观会使你入迷,情致会让你兴奋。因而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在教师中就创造出来了,有的采用理一理、调一调、联一联的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孩子天生都具有灵性,都有好奇心与表演欲,他们对课文所写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音乐、美术、表演等内容,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景,表演体会情景,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情真、意切,体现了美、情、趣、活的教学特点。第一册的《北风和小鱼》一课,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鱼的勇敢和北风的盛气凌人,富有情趣。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观察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示、表演等方法,侧重理解一些重点词语。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梧桐树变黄了,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落”“躲”。分角色朗读时启发学生根据内容配上动作,进行有表情地表演。通过看图和表演,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逐步清晰起来,使学生“入境、悟情”,生动形象地感悟青草、梧桐树和鸟儿“怕”北风、北风的盛气凌人和小鱼的机智勇敢。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创造,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把讲台当舞台,让学生扮演小草、梧桐树、小鸟、小鱼等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尽情发挥艺术灵性:用人声模拟北风吹的声音;用手臂摇动表现北风中的小草,伸开的手掌表示梧桐树叶;双手向后摆动表现在水里游的小鱼……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动脑,边读边演,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演中创新。不但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