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教育叙事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教育叙事 ›› 文章正文

一次失败的导课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18日 14:35 浏览次数:1304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201

设置一个悬念来导入课堂,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但笔者有次在运用“悬念导入法”教学生写书信时却遇到了麻烦。

“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故作停顿,学生都是渴望的表情,默默地等着我说,“因为工作需要,我有可能要被调走,不能继续教你们了。”学生听后目瞪口呆,我继续说:“以后我和同学们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当同学们想我的时候,怎办?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互相联系呢?”说完我得意地等待同学们的回答——“书信”。因为当时农村几乎没有电话等通讯设备,所以我自以为学生们肯定会说出“书信”这个答案。可是事与愿违,教室里一片寂静,有的学生眼里已经涌动着泪珠。我想,完了,本想引发学生学写书信的积极兴趣,可是学生不但没有兴趣,而且全无学习动机,都沉浸在“师生离别”之痛里。我只好说“同学们,不要伤心了,老师说的事是假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教你们学写书信,学会用书信的方式同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联系。”同学们紧张的心情似乎平静了下来,这堂课才得以继续上下去。

很显然,我在导课上走了大弯路,结果弄巧成拙。不仅给学生学习增添了心理压力,还让学生感到老师竟然以撒谎来骗取学生的感情,真是得不偿失。

之后,我不断地反思怎么样用好“悬念导入法”呢?我从刊物上读到,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文章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说,凡读过鲁迅的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人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是个“苦命人”形象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呢?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答案。于漪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往下讲述,效果自然很好。

至此,我似乎有所觉悟,设置悬念应恰到好处,不可过分渲染,不可离题太远,一定要把握好“悬”的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看穿,则无“念”可思:太“悬”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也就无趣可激;只有“悬”中寓实,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反复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我的导课之所以失败,正是太“悬”所致。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