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综合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文章正文

生态评价——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诗意追寻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30日 08:05 浏览次数:2471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77

二、生本化的评价——评价之根
  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认识到“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我们就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活动过程。教学活动中,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中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到了教学中的生命体的主体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出知识生成的新的生长点。同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1.关注全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①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其敢读,爱说。差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其原因主要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我班有一名学生不敢当场发言,甚至不敢读课文,于是我就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该生读完后,我轻声地在他耳边说:“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声音低了一点,怎样,再来一遍?自己读,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该生读书的水平不断提高,渐渐地,这位同学也爱读课文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②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创新。在四年6班吴老师执教的《古井》一课上,老师让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学生说从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古井、对井水的喜爱之情。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既然人们喜爱井水,珍惜井水,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从‘湿漉漉’这个词分明可以看到人们不珍惜水,浪费了很多水。”这时,老师笑着说:“你的想法真独特,是啊,人们珍惜水,可路面为什么总是‘湿漉漉’的,作者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了,通过再次深入读书,最后总结出:作者写挑水的时间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挑水人,难免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可见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现古井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需要水,它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甘甜的井水,可见古井的贡献之大,表达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当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湿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多可贵啊!学生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