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课改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课改论文 ›› 文章正文

从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06日 09:01 浏览次数:1633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2463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学科的总目标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上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上。新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则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以为,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我国语文教学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语文教学和研究走过不少弯路:出于政治的需要,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为了突出强调思维训练,结果把生动活泼充满感情的语文教材当成了枯燥的思维训练材料,语文课变成思维训练课;片面强调语文的实用性,甚至主张不要进行文学因素的教育,课文只要“规范”,不要“典范”,语文课成了日常交际课。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语文学科的地位得到重新确认,语文教学研究空前繁荣,也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容把握不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还是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之一就是“能力中心论”的盛行。
  在十年动乱后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耄耋老人郭沫若欣喜地高呼“科学的春天到了”。之后,各行各业掀起了科学研究的热潮,语文学科也在考虑如何“科学化”。当时引进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系统分析法等,对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实证研究。例如,语文学科目标操作化研究,把语文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按年级编排成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操作序列。应该说,这对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经验性,提高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以听说读写(书)能力要素为框架、以字词句篇知识为内容、以分项训练为手段构建的语文教学体系,容易导致教师片面理解语文的教学要求,把语文当作纯粹的工具和技能,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语文的整体性、情感性和实践性,使语文教学走向“繁琐主义”的死胡同。如,有人提倡阅读教学100练;有人提出作文教学的108项微格训练法;有人甚至把学习方法也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编写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里面提到的方法不下400种。为了培养“语文能力”,我们对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规定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细密,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尤其在让学生受到人格和审美的熏陶方面却越来越被淡化。

上一篇: 开放.务实.创新
下一篇: 语文课程标准30问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