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词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词汇 ›› 文章正文

且说“众志成城”

责任编辑:Ice 发表时间:2014年03月08日 11:59 浏览次数:746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36958

随着“非典”的突然侵袭和“抗非”“防非”战役的不断深入,一些表示团结互助等意义的成语,如“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和“众志成城”等,频频见诸报端。某电视台组织的大型晚会的主题便是:“我们众志成城”。遗憾的是,其中有一块标语“众志成城”成了“众志成诚”。

“众志成城”这个成语取自民间谚语,最早出现于《国语·周语下》。据载,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时,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铸大钱,一件是铸大钟。大钱就是币值高的钱。景王试图以铸行大钱的方式来收缴民间的小钱。大钟即编钟。景王准备铸造两组巨型编钟,一组是无射(读yì),一组是大林。他打算把这两组编钟上下悬挂在一起配合着演奏。

景王身边的大臣单穆公对此很担忧,极力加以劝阻。他认为铸大钱不利于流通,是“绝民用以实王府”,是对平民百姓的残酷掠夺;而铸大钟更是劳民伤财,既得不到悦耳的美的享受(钟过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这样做将会使百姓离心,国家危险。但景王听不进去。

司乐大夫伶州鸠也劝阻说,编钟的声律强调和谐,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没有和谐了。他引用民谚“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老百姓共同喜欢的东西,很少不实现的;而他们共同厌恶的东西,也很少不废灭的。但景王还是不听。三年间,既铸了大钱,也造了大钟。结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于心疾,周王朝也随即爆发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内乱。

伶州鸠所引用的“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这句民谚,韦昭《国语注》的解释是:“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应劭在《风俗通义佚文》中对“众心成城”也有一个解释,说是“众人同心者,可共筑起一城”。解释虽略有异,意义却完全相同,都是用来比喻民众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就能取得胜利。

后来“众心成城”多写作“众志成城”,于是“众志成城”就成了现在的规范写法。这里要注意的是,众志所成的是“城墙”之“城”,而非“诚信”之“诚”,不要写错。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