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综合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文章正文

利用课堂教学心理卫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1:43 浏览次数:1732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4159

因此,每位教师的每一堂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必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心理支援、心理辅导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把精神营养补给学生,要坚决杜绝有损孩子心理健康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心理卫生原则:

  1、愉悦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人大脑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睛。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和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
  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满脸春风地走进课堂,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为营造一种良好、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有一定的幽默感,可用诙谐、逗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课堂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深受学生们欢迎。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如果教师适时能讲一个小笑话,则会使学生开怀大笑,立即兴奋起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激励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比化为学生的自觉和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示、激励、引导及创设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可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课堂是师生情感的交互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要投向学生一份爱、一份期望和鼓励。通过创设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使之在成功中体验欢乐,得到满足,提高自信心,进而获得历史向上的动力。这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相信一个学生,充分肯定其成绩和进步,抓住闪光点,下面诱导、鼓励,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我是成功者。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