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朗读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朗读论文 ›› 文章正文

浅淡小学的朗读教学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08:29 浏览次数:2374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4112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朗读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在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朗读,可以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读读
  小学生对于朗读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文富有感情。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似的理解,起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这时教师可以首先要他们自己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使学生明确,要朗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与此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朗读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既不要唱读,这个问题一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注意,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
  二、想想
  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象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考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求读得流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无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步地反握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一步进行指导。
  1、学生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思考后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
  2、教师讲。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诏发学生国境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使学生增强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感情,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
  3、教师范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公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教师汇聚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