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传统节日

责任编辑:Mociel 发表时间:2013年01月28日 14:16 浏览次数:1925
No.A1208

1、元旦:大年正月初一。(现在一般把阳历元月1号叫元旦,阴历正月初一叫春节)。

2、人日: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唐代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可见人日是人们互相访尉的节日。

3、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也叫灯节。旧俗以元宵夜张灯为戏。朱淑贞《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至今各地在上元日仍有赏灯习俗。

4、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叫春社。杜甫《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辞人归。”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叫秋社(在秋分前后)。

5、寒食:清明前两日。《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文公的辅臣介之推的。介知重耳忘归,故背母入绵山之中。有人建议火烧绵山,介之推定能背母出逃。烧山后未见出来,后发现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他,除以木做屐为“足下”尊称外,下令之推死日禁放烟火,故谓之寒食节。

6、清明:公历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扫墓祭祖节日。

7、上巳;原指农历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破除不祥,叫修禊。自曹魏以后,把时间固定在三月三日。后来变成在水边宴饮、郊游踏青的节日。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至今各地都有三月三节。

8、浴佛节:传说农历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各地都有在佛都圣地、寺庙朝圣拜佛的习惯。

9、端午(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是伟大诗人屈原投入汨罗江的祭日。现在南方竟龙舟,投粽子,都是打捞救助屈原活动的延续。

10、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头伏),第四个庚日叫在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末伏,合称三伏。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古代伏日要进行祭祀,是一个大节日。一般说的伏日是指初伏,入伏的头一天。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鱼羔,斗酒自劳。”说明和腊祭一样,还要举行宴席。

11、七夕:七月七日,相传这天晚上是牵牛织女相会之夜,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廷,以乞巧。所以也叫乞巧节。杜牧《七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帝牛织女星。”

12、中元:七月十五日,鬼节。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梵语译音,倒悬的意思),以救其母,后世遂称为鬼节。鬼节往往举行法会,念经超渡亡灵。

1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14、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均逢九,所以叫重九或重阳。这一天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同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其例。

15、腊日:腊是祭祀名。《说文》:“冬至后三戍戊日腊祭百神。”汉以前是在十月,后来变为腊曰初八。

16、除夕:大年三十。合家团圆日,有守夜习俗,意即除旧布新。

 

 

亲,发现文中的错误不要不好意思告诉我们,纠错成功,你将获得50~200个金星币的奖励哦~ 我要纠错

声明:本内容为金星教育原创或整理,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返回〖口算乘法〗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