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朗读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朗读论文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情境导读”初探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08:31 浏览次数:1761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1082

2.细读精练,获得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总是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字里行间。因此,教师教学时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起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入体会意境,激起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学生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恰当使用电教手段
  有声可视的内容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体味意境。教学《林海》一文,学生初步感知大兴安岭“岭”、“林”、“花”之美,结合课文内容,边学习,边细看投影图象,我交待清楚观察的要求,让学生审视“岭”之温柔,“林”之浩瀚,“花”之美丽,启发联想似人句“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杉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两句话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看图象,读比喻“看。‘海’边不是还有些的白浪花吗?,“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象海边上的浪花吗?”学生为这秀丽的山色所赞叹。可见,随着对对象观察欣赏的深入,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读出了“赞美、喜爱”的语气,对兴安岭的美的体验流溢于朗读之中,将感知知感情交融在一起,把自己的体验推向高潮,理解达到了“珠联璧合”的效果。
  2).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
  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理解、学习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动力。比如,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深入理解了爸爸借白杨特点表白建设者的心愿后,我以简短激昂的演讲和包括感情的朗读,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也跃跃欲试。于是,我说:“请同学们也有感情谈一谈。”顿时,学生们立刻投入到感情的朗读之中,从而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3).让学生充当文中的角色,把自己的体验通过朗读表演出来
  教学时,让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既摹拟原角色的语气,又摹拟他的腔调,既模拟他的神态,又摹拟他的动作,在学习《小珊迪》中小珊迪三次求“我”买火柴的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那样的困境中,假如你是小珊迪,你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你用文中的话试劝“我”买。学生很快变成了饥饿难忍的小珊迪,为了生存,他不得不由请求到乞求再到理解,促进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再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讲到邱少云爬在火堆里半个多钟头“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时,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移情体验,学生很快地就领悟到英雄的壮举所反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再读这部分课文时,一些学生黯然泪下,烈火中的邱少云的形象便再一次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并深深地被他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使学生在读中开展思维活动,品味语言文字。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