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交朋友。读一本好书,不仅能够学习知识也能够陶冶情操。请准时来到读书时间,帮助你找到“高尚的朋友”。

名家介绍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读书时间 ›› 名家介绍 ›› 文章正文

李小雨

责任编辑:小丽 发表时间:2014年10月13日 13:59 浏览次数:3072
No.A58045

一、生平简介

李小雨,当代女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1951年10月26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从小随父母在部队生活。在家庭的影响下,四岁便接触诗歌。在北京读中小学。1969年到河北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参军,在铁道兵基层单位当卫生员,发表第一组诗歌《采药行》。1976年起到《诗刊》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上海文学》等各地报刊发表诗作。曾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

二、代表作品

她的抒情诗集有:《雁翎歌》(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红纱巾》(1983年创作)。在她的诗作中有许多被选入《女作家百人作品选》《青年诗选》《她们的抒情诗》《当代诗醇》中。《最后一分钟》被收入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24课。

三、作品风格

李小雨的诗细腻柔婉,她喜爱用富于生活气息的诗句,传达内心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尽管近些年来,诗坛凋敝,诗声日渐衰微,李小雨却一直在坚守着,凭着对生活敏锐的直觉和纤细的情感用诗歌来发掘普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四、兴趣爱好

平时最愿意干的事情就是在房间里安静地读书。

五、趣闻轶事

在当今中国诗坛,李瑛、李小雨父女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父亲李瑛被誉为“诗坛常青树”,82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出版了58部诗集,其作品《一月的哀思》《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我的中国》至今仍广为传诵。女儿李小雨,当代著名诗人,现任《诗刊》副主编,出版了《雁翎歌》《玫瑰谷》《东方之光》《声音的雕像》等8部诗集,其中《红纱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新诗集奖,并获第一届庄重文学奖、第二届铁人文学奖等。和父亲一样,李小雨待人谦和、行事低调,但一说起父亲,说起诗歌,她就充满激情。

六、人物名言

“诗歌要体现一种温情、一种真情。这样你才能打动读者。”

“写悲伤容易,写快乐难。要把这一种情绪具象化,不要仅仅使用这个词汇,要把它分解成若干细节。”

“不论作者前面如何写实,总要在最后提炼出点东西来,这才是一首诗的价值所在。”

“关于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一些词汇,比如无奈、哀伤等,不要直接在诗歌里面说出来,要尽量物化,让读者去感受,并心领神会。要善于制造反差,制造距离感,进而产生美感。”

“诗歌,不在乎你想写什么,而在于你想怎么写,怎么感动人。”

“第一是,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意,但这种诗意在你表达出来后,不能仅仅感动你自己。第二,要善于想象,要制造一种飞起来的感觉。”

“作者只要把你要表达的用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表达了出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所有向告诉读者的都写出来,是什么,让读者自己想去。”

“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注意虚实结合,以增强语言的张力。大喊狼来了,后面真有狼,那不是文学。不要把诗歌写的太像诗。”

“一首诗歌的写作之初,就不要期望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哲理,并把这个哲理直白地写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战争史,博物馆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视为战争史展览馆,但这个极其沉重东西和氢气球形成了强烈的对举和反差。那种冲击力立刻就出来了。”

“选题要机智,巧妙。要会选材。”

上一篇: 毕淑敏
下一篇: 毛泽东
返回〖读书时间〗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