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 - 1 山中访友

第1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清新、亲切、飞扬的。朗读的语气欣喜浪漫、亲切饱满,语调欢快、自由、舒展,语速适中。要读出诗一般的韵味、诗一样的情感。第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作者与山里的“朋友”打招呼的情景,要读得入情入境,情感真切饱满,语气欣喜亲切,热情酣畅;同时注意重点词语的润色,如“热切”“清凉”“唱和”“雄浑”“挺拔”“悠悠”“洁白”“湛蓝”“津津乐道”等。

答案

朗读符号说明 /表示时间停顿较短(朗读时,停顿时长一般为一拍);

∥ 表示时间停顿较长(朗读时,停顿时长一般为二拍);

△ 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朗读时,韵脚字要读得语气饱满,吐字归音圆润充足,要特殊润色);

· 表示重音(朗读时,或重读,加大音量,加重语气,或轻读,减小音量,含蓄处理);

 表示语气延长(朗读时,字音读得长一些,声音要擎住,但绝不是拖沓,要恰到好处);

 表示颤音(朗读时,声音颤动,喉部抖动);

 表示连接线(朗读时,要连续,不停顿);

↗ 表示语调上扬(朗读时,声音高亢激昂);

↘ 表示语调低缓(朗读时,声音柔缓深沉)。

注:本册书一律采用此种朗读符号。

(2)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案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一些自然界的朋友,如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的凝聚,是文章的文眼,同时,也能唤起读者的猜想——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2题

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

答案 (1)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视为自己亲密的朋友,并与之亲切交流,字里行间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如写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写鸟儿——“呼唤我的名字”;写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写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写山泉——“要我重新梳妆”;写溪流——“邀我”“唱和”;写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写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写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写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在作者的眼里,这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鲜活生命的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和山里的“朋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

(2)我的体验:走进美丽的荷花池,碧绿的荷叶轻轻向我招手,绽放的荷花向我点头微笑,娇小的蜻蜓为我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地叫着,好像在说:“朋友,你好!”我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朵荷花,在微风中和朋友们一起欢快地舞蹈。

第3题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解析 首先要认真品读,仔细揣摩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了解作者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的。

答案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鸟儿不是在鸣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抄写句子: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第4题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解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在观察上细致入微,在描写上生动形象,语言如诗如画,是同学们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对于这篇抒情散文,要在入情入境地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使其成为自己的语言。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等形式欣赏此文,强化记忆。

 

教材习题答案